安森东 | 树立“大质量”理念,找准质量强国的战略方向、路径和重点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6322今年是国家质量工作“大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编制、中国质量奖评选、中国质量大会筹备等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结合质量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笔者对质量强国建设进行了思考。
质量强国战略方向:大质量、高质量
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更注重质量行为的“果”,同时又淡化了深层次的“因”和保障质量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我们往往强调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保障,同时又淡化了其他更基础、更重要、更关键的环境条件。为此,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要实现质量强国目标,客观上要求牢固树立“大质量”理念,以系统思维、开放心态、宏阔视野理解“大质量”。
“大质量”的内涵
一是质量范畴的拓展性。包括企业运行过程(全生命周期)和运行结果(产品、工程和服务)微观层面质量,宏观经济、文化、社会运行质量,以及生态保护质量。二是管理跨度的渗延性。质量管理已渗透到组织所有部门、过程和员工,同时延伸到组织上下游和相关方。三是结果过程的统一性。研究质量形成过程就要研究产品、工程、服务实现全过程,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协作全过程,以及组织外部与其他组织、人员合作全过程。四是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大质量”强调整体最优,重视系统运筹、整体策划、无缝对接、重点突出。五是特性结合的有机性。“大质量”既包括产品固有特性,也包括环境赋予特性,质量满足需求的程度取决于二者有机结合的完美程度。
“大质量”的内容
一是质量人才现代化。现代化的质量人才应该具有系统前瞻的理论思维、宏阔包容的视野胸怀、复合融合的能力结构、勤勉敬业的担当作为等。二是质量标准多元化。标准持久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科学性、发展性,质量标准要坚持统一性、规范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相统一。三是质量范围泛在化。质量范围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以及保障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科技、管理等环境条件。四是质量内容丰富化。既包括作为生产结果的产品、工程和服务,也包括作为过程的规划、设计、生产、售后服务,还包括作为要素的理念、政策、制度、科技、管理、流程、文化等。五是质量手段高级化。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运用、融入质量管理全时空中,形成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体系化质量手段,内化为拉升质量高线、守牢质量底线、拓展质量天际线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合力。
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和落地见效,就要融入高质量发展主题之中,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特性特质。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特性特质主要有:
一是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等。二是协调性。协调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协调是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观。包括: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增强等。三是生态性。人类活动必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必须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开放性。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五是共享性。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六是多维性。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多领域、多层面的发展;发达地区可以实现全面、立体的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也可因地制宜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七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发展,是步履稳健、后劲十足的发展,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八是包容性。高质量发展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特别是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更应如此。九是引领性。高质量发展不是齐步走的发展,需要典型引路,实现螺旋式上升;既需要洼地填平、平地隆起,更需要高原造峰、实现高端引领。十是人民性。高质量发展需要凝聚人民智慧和力量共同实现;同时,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质量强国战略路径:高处瞰、实处干
奉行“拿来主义”,站在人类的质量智慧基础上来规划、布局和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在吃透规律、吃透现状、吃透人心、吃透特色、吃透需求的基础下,抓牢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一抓到底,直到成功。
镜鉴质量强国经验
质量强国建设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模式上创新求实:独创模式。“创新”即形式上新颖、内容上先进;“求实”即符合国情、企情、民情,以及特定行业发展规律、特定阶段现实需求。二是目标上追求完美:极限管理。学习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创新无极限,发展无终点。通过质量极限管理,实现质量发展跃升。三是路径上突出特质:个性鲜明。因时因地因企因人制宜,做到逻辑自洽,符合特定区域、特定阶段、特定组织、特定人群等实际情况和特定需求。四是方式上系统创新:多重赋能。包括战略、规划、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系统创新、协同发力。五是意志上持续进步:止于至善。树立标杆、典型引路,久久为功、接续发力。
聚焦质量强国重点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夯基垒台、强根固本,重点是:一是人才强国。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重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二是科技强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质量强国,必须抓住科技革命新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产业强国。产业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没有强产业,就没有高质量,必须做大做强产业。四是品牌强国。品牌是质量强国的重要体现。通过品牌建设、品牌引领和品牌推广,强劲助力、倒逼质量强国建设推进步伐。五是治理强国。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质量强国建设进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对质量强国建设的强力支撑。
质量强国战略举措:抓系统、系统抓
大质量管理理念、高质量发展主题要变成鲜活的实践,除了明确战略方向和战略路径以外,还必须有战略举措来支撑保障,否则再诱人、再完美的规划也仅能停留在蓝图层面。制定战略举措,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系统运筹,做好顶层设计,厘清各层级、各方面职能分工界面,国家、企业、行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履其职、尽其责,分层抓好其职责范围内的大事、要事。
做好顶层设计紧抓与质量强国高度相关的国家战略。一是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正式提出。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二是人才强国战略。2002年正式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其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三是科技强国战略。2015年正式提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加强主要科技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科学规划,做好重要科技领域研发的谋篇布局,完善建设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规律和新特点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科研创新主体特别是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突破的新兴/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思想迸发的良好政策文化土壤和创新生态。四是制造强国战略。2019年正式提出。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五是网络强国战略。2016年正式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准确判断国际互联网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培育网络文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重点开展好和质量强国战略相关的重大活动。一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强力推动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实现战略引领。二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抓住重点,抓出特色,落实落细。三是组织中国质量奖评选。精心组织中国质量奖评选,标杆选树,典型引路。四是召开中国质量大会。接续召开中国质量大会,讲好中国质量故事,树立中国质量国际形象。五是开展“质量月”活动。创新开展质量月活动,做到扎实、有序、有效。
抓实企业主体责任,做足“10字”文章。让“10字理念”入脑入心入行:浇注企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大。抛却传统狭隘的企业收入、利润观念,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把企业当作事业来做,把企业发展与毕生追求、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二是全。质量发展需要全员倾情参与、全身心投入,需要全要素、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需要产品、服务全过程、全环节支撑保障。三是精。企业要想成为一流和和超一流企业,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四是特。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符合企业所在区域、行业和企业本身的特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自己的特点,以“特”赢得市场青睐,以“特”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五是严。卓越企业一般均要求严格、作风严谨、做事严密、纪律严明。六是同。卓越企业的文化一般均具有同理心,上下同欲,同频同向、凝聚合力、共同发力。七是恒。卓越企业一般均把企业当作事业来做,有恒心、发恒力、守恒业,务求基业长青。八是联。卓越企业善于将各种资源、要素联系在一起,通过联合整合融合,实现联动协同发展。九是善。卓越企业的文化特质之一就是“善”,心存善念,躬践善行,终得善果。十是乐。卓越企业的运营过程和结果是“快乐”的,快乐治理、快乐修为、快乐共享。
质量强国,离不开行业和社会各层面共同努力,聚焦“10落”工作。一是落实。要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和特质,创造性贯彻落实好。二是落细。要不厌其细,务求量化实化。三是落地。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四是落心。要入心走心,内心认同,激发内生动力。五是落人。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和每个人工作的全过程。六是落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七是落优。要落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中,助力人们自主工作、自在生活、自励人生。八是落特。要有特质,有特点,有特色。九是落大。要善于复制推广,放大经验效应,产生几何级倍增效果。十是落久。要弘扬质量精神,培育全民质量意识,营造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实现质量强国事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 分享到
- 上一条:林雪萍 | 制造传奇 质量百年风云录
- 下一条:金国强 | 长三角老字号振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