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口罩产业链的速度、创新、质量突击战
发布日期:2020-02-15 浏览:3222如果为这场关于口罩的战役寻找一个开头,想必是1月20日。
距离春节假期还有4天,大量在外工作的人们已经提前买好了车票,请好了假。疫情的消息尚不明朗,但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街上、地铁站、返乡的车站里,戴口罩的人并不多。此时人们绝不会意识到,短短几天之后,口罩将变成一罩难求、防控新冠肺炎不可缺少的稀缺物资。
就在这一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候谈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有医护人员感染。”在极短的时间内,人们戴上了口罩,各大药房的口罩也被抢购一空。
同样在这一天,中央政府为预防出现口罩等物质短缺,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管控,相关协会同时对全国生产日常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相关骨干企业产能及库存进行摸底调查,并协助工信部和骨干企业、产业集群组织生产调度。
至此,对于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口罩生产厂商、原材料供应商等企业、厂家来说,一场在抗“疫”大后方的、口罩生产的战役轰然打响。
1
转舵!出口转内销!
1月22日至23日,对于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而言是极不平静的两天。在得知疫情造成上海口罩供应紧张的情况后,美迪康当机立断,在还没有收到货款的情况下急速转舵,将40万只即将销往海外的医用口罩转销国内,优先供应包括雷允上、余天成、益丰等上海各大药房。
与此同时,位于施惠路228号的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这家原本只供应出口产品的企业迅速应变,想方设法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疫情的突然来临使人们措手不及,客户们蜂拥而至,仅在1月22日、23日,就有70个客户登门订货,供货140余 万只。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和“客户”,总经理吴胜荣并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他坚定地表示:“口罩绝对不涨价!”而事实上,大胜所做的,比不涨价更多。由出口转内供,出口退税没有了,公司130多种类型的口罩相当于在原价格基础上为消费者让利了13%。
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这些口罩仍然是杯水车薪,如何解决客户后续订单的供应?如何解决疫情影响下几乎是“撕裂”的需求缺口?长三角地区各个具有生产条件的企业、工厂临危受命,用工人加班加点的辛勤工作去填补疫情带来的巨大市场缺口。
2
临危受命,一次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996”
1月24日,除夕。
年夜饭吃得好,一年的年景才会兴旺顺遂,这是很多中国人对未来最朴素的愿景。但今年的除夕,口罩行业的企业家、工人、相关从业人员们注定要错过一桌温暖的年夜饭了。
由于美迪康临危受命,与上海市商务委签订应急征用凭证,应征一次性口罩2,500万只。由15名队员组成的城管志愿者队伍来到美迪康公司,与来自车墩各单位的战友们一起,迎着冬日的寒风,将一箱箱堆积在仓库的应急物资装运到卡车车厢中。总计450箱252万只医用口罩全部装箱完毕,保障这批物资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上海枫围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是一家28年的老企业,专业生产pp纺粘无纺布,是上海市医疗卫生无纺布领域规模研发生产企业中的领军企业。1月23日晚上9点,总经理沈玉云就召集管理层召开紧急电话会议,作出春节假期全勤生产的决定,全力支援防控一线。大年三十的一大早,公司150名员工全员到岗,全勤投入生产。4条生产线同时开工,开足马力,每天至少出货30吨口罩原材料,供应全国30多家口罩厂。
上海枫围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位于青浦工业园区的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有员工约60名,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以微米级熔喷非织造新材料为主的新型企业。熔喷材料是一只合格的抗病毒口罩的核心部分,技术含金量很高,目前被上海政府征用的有资质的主要口罩工厂均采用其生产的熔喷材料。虽然受到了复工难带来的员工短缺问题、受疫情人员居家隔离等不利因素,称道公司仍然竭尽所能投入生产,优先保证上海地区的供应。截止2月5日,已有3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共有四条生产线)每日生产熔喷材料3.5万吨,约能支持100-200万只BFE99和N95口罩所需的熔喷材料。
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时间转瞬即逝,疫情就是命令,抗疫生产刻不容缓。除却上海的企业,江苏、浙江等地企业都积极备战,加入这场“口罩战役”。
在江苏的一家企业中,工人们的劳作,机器的轰鸣自腊月廿七(1月21日)就没有停下过。这家位于宿迁市,名叫美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口罩用关键的驻极化处理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公司。为了鼓舞士气,总经理杨照军睡在公司,与工人同进退;为补偿和鼓励工人们的劳作,他给工人发四倍工资,全力生产。目前日生产1.5吨驻极化处理的熔喷过滤材料、供应各地口罩生产。每吨熔喷材料可生产50万只以上的N95医用口罩。作为泗洪县本土企业家,杨照军在了解到泗洪县防疫物资紧缺后,个人出资9万多元从河南省订购了58,000只医用口罩,捐赠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使用,解决燃眉之急。
位于连云港的柏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3年投产的SMMS及配套后整理生产线,针对医疗用防护材料需求进行了专门设计,为医疗领域提供稳定性强的阻隔产品。2017年投产的SSMMS生产线以及熔喷生产线,充分满足了医疗/卫材/过滤行业的高标准要求。疫情发生以来,为尽可能提供充足的防护材料,柏德春节没有停机,已经生产BFE99/N95等各型口罩熔喷面料和其他医疗防护SMS面料共超过100吨。
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加班加点生产熔喷医用口罩滤材,截至2020年2月4日为止约供货25吨,主要运往浙江、河南、新疆、江苏、云南等省份的相关口罩厂家,可供生产口罩约2,000万只。
3
“八百公里加急”——中国口罩的速度
1月27日,河南长垣一家口罩生产商由于生产原材料熔喷无纺布短缺,向媒体求助,辗转联系到江苏南通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有需,一个可供,本是雪中送炭,却被江苏到河南之间的八百公里路程难住了。
江苏丽洋工厂内存放的生产原料
由于春节期间物流、快递行业集体停业,关键时刻,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送货的司机。但疫情的传播不会等人,没有原材料,就无法生产口罩,无法支援疫情。经过多方努力寻找和协调,一位正在休假的大货车司机挺身而出,终于“接单成功”。
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杭州。
除夕当天,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商会收到了嵊州市和新昌县的紧急求援,急需支援防护服。路先股份守望相助,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赶赴公司,进行防护服以及防护面料的分拣、发货等工作,仅除夕当天就给嵊州市和新昌县输送5,000多件医用防护服和防护服面料20,000平方米(可做成防护服约12,000件)。
解决“八百公里加急”,和紧急调货运输,只是春节期间口罩生产中的小小插曲。暴涨的消费需求催化了口罩价格的疯狂上涨,倒推原材料也疯狂上涨。好在,随着时间推移,产业链上下游越来越多的企业紧急投入生产,产业链也渐渐恢复。
4
跨界生产,创新带来防疫新希望
紧急复工带来了各环节产量的提升,政府的迅速反应、统一调配,也使防疫物资的调配更加合理高效。但随着人员流动,全国各地受疫人数不断攀升。
在这场面对疫情的阵地战中,医护人员是顶在最前线的战士,口罩与防护服则是与他们贴身相伴的铠甲。无论是医生,还是防护用品生产商,一步也不能退后。
随着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规定的复工日期日益临近,大面积的人员流动势必会增加防疫工作的难度。而“走出家门”这件事,对于仍然买不到口罩的企业与职工来说,仍然是不可回避的矛盾。
2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紧急发电,要求各地抓紧组织有关企业在做好自身防控基础上立即复工复产,达到满负荷生产。这场口罩的战役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就在这一紧要关头,一支“半路出家”的“新”队伍带着它的“创新黑科技”产品——防疫口罩垫,神兵天降。无须更换口罩,只需要更换口罩垫就可以继续使用,可以将一只一次性口罩的使用寿命延长到3天,进一步提高单个口罩的利用率。
防疫口罩垫
研发出这一创新产品的企业却是一家“火线上岗”、此前从未生产过口罩产品的公司——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的上海护理佳实业公司。而这一切,都要从1月22日的一通电话说起。
1月22日,当长三角各大医用防护用品企业都在对接络绎不绝的客户时,护理佳集团的董事长夏双印收到了一通“出乎意料”的电话。
护理佳集团是一家专业聚焦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生活用纸等产品装备的企业,其招牌产品是妇女用的防溢乳垫,远销欧洲、北美和亚太等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就是这样一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却接到了白鹤镇党委书记朱磊明的紧急求助电话,希望公司组织力量技术攻关,部分生产线转产防疫用口罩。
接到任务后,护理佳集团从自身原有的妇女哺乳垫等产品获得灵感,结合此前的技术储备,当即决定转型转产。春节期间,全体研发技术团队留守上海开发新产品,从立项开始,以最快速度建模、进料、调整产品,到最后通过国家实验室验证,仅仅用了10天时间。仅2月7日一天,就生产50万片医用口罩垫。后续随着更多生产线投入,还能进一步提升产量!
5
优质制造的漫漫征途
生产一枚口罩的速度,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以目前的技术,生产一枚普通口罩需要0.5秒,但环氧乙烷消毒后的解析标准流程却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春节7天假期中生产的口罩,最快也要到今天才能全部出厂供应。口罩的生产绝不是单一车间、单一流水线的重复劳动,而是一整个口罩生产产业链的生死时速。从上游的原材料厂家,到各个零部件厂家,到口罩生产厂家,再走过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经过许多个“八百公里”的运输,被无数双手接力传递。
疫情爆发的突然性与口罩作为消耗品的自身属性必然导致市场供应的暂时性紧缺。但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纵观这场“口罩战役”,工艺先进、标准科学、应对高效、勇于创新,是众多企业表现出来的优秀共性。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迅速作为:有政府层面统一管控,统一调配;有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的迅速响应,上传下达,组织协调;也有全产业链生产厂家的密切配合、加班加点、勇于创新。
应对疫情,企业除了“自我牺牲”式地捐款捐物以外,如何以一个健康活跃的市场主体身份投入疫情,如何将灾难化为对自身实力的考验,如何将突如其来的灾难变为“逆风生长”的机遇,从中培育出更多“单项冠军”企业。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的众多会员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工业生产的重镇之一,其培育出大量“优质制造”企业,使得本次疫情中高效迅速的物资生产流程成为可能。也正是这样的优质制造业品牌组成了长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引擎,为城市品牌、区域品牌、国家品牌带来了强有力的正面导向。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时至今日,口罩紧缺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面对整个产业,我们仍然有太多的问题想问。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28%。
为什么在迅速应变、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口罩紧缺的问题?在追求生产速度的同时,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市场准入门槛?一枚小小的口罩,其工艺流程和标准究竟还有着怎样的玄机?而那些所谓的“假冒伪劣”口罩究竟“假”在何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口罩行业的产能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为什么在此次疫情中,却仍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品牌?
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的成员单位仍然需要面对着道阻且长的发展历程,需要在不断处理新形势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体现出更强、更大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作为。
对此,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更多干货,敬请关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与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共同策划的《战“疫”与品牌》系列文章专题之《一场关于口罩的“战役”》。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品牌长三角
- 分享到